信息来源:沛县政府网
发布时间:2025-05-16
浏览 次
农业强则国家根基稳,乡村兴则民族伟业兴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”战略方向,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作为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“双引擎”。农业银行徐州沛县支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,以金融资源的精准配置、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、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,为沛县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,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“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村美”的新时代画卷,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。
聚链成势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
在沛县的江苏忠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,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。7条生产线火力全开,传送带载着处理好的肉鸭依次经过分拣、称重、真空包装,工人们身穿粉色工装,戴着手套快速分拣,动作精准而娴熟。车间一侧,两条白条鸭生产线尤为醒目——每条线每小时吞吐3750只肉鸭,每天9万只的产能,最终速冻后的产品被整齐码入冷链货车,即将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的商超、餐饮供应链。
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忠意食品构建了覆盖“饲料加工—种鸭养殖—鸭苗孵化—肉鸭养殖—屠宰加工—深加工”的完整链条。公司副总经理李文静介绍,集团种鸭场的种鸭每日产蛋超20万枚,孵化出的鸭苗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分发至周边养殖户。“农户只需提供鸭棚和人力,鸭苗、饲料、兽药全部由公司垫付,养殖周期结束后,我们以保底价格回收,扣除成本后,养殖户每只鸭可获3—5元代养费。”这种模式带动了沛县及周边3000余农户参与养殖,年出栏肉鸭超1亿只。目前集团7条生产线中,4条位于沛县,日屠宰量达18万只,年销售额超30亿元。除传统白条鸭供应外,新增分割线通过精细化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,直供连锁餐饮品牌,体现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。
“我们企业的资金活动量非常大,每天差不多都需要支付1000多万元用于繁育鸭苗和购买鸭饲料。”李文静表示。
产业链的顺畅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。多年来,沛县支行与忠意食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,合作模式丰富多样,忠意食品通过流动资金贷款、信用证贷款、供应链贷款、承兑汇票贷款等方式获得1.3亿元综合授信,确保每月超2.5亿元的养殖垫资和屠宰周转。2023年上线的订单农业ERP系统,将养殖数据监测、饲料投放优化、财务结算等环节纳入数字化管理,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资金配置效率,为农业生产装上“智慧大脑”,成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支撑。
今年以来,围绕沛县“八大农业产业集群”,沛县支行推出“链式惠农贷”。以忠意食品为例,通过“公司+养殖户”模式,向其上游30家养殖户发放贷款600万元,解决了养殖户融资难题。养殖户无需垫付前期的苗药、饲料钱,只需提供养殖场地和人力,待鸭子回收后结算代养费。这一模式以核心企业信用为纽带,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上下游,既降低农户传统养殖的资金门槛,又通过“闭环式”资金管理稳定供应链,推动分散养殖向标准化、集约化转型,为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注入金融动能。不仅降低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,也保障了忠意食品的原材料稳定供应,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。
科技金融 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
在沛县安国镇的西瓜种植基地,智能化的农业设备正高效运转。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、作物生长阶段等数据,精准地为每一株西瓜苗提供水分和养分。而这背后,是沛县支行近千万元贷款的有力支持。
“以前浇水、施肥全靠经验,浪费多还效果不好。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,不仅省工省力,产量还提高了40%!”种植基地负责人朱先生站在瓜田旁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“农行的贷款就像一场‘及时雨’,帮我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。”
为契合当地“农业新质生产力”发展需求,沛县支行推出乡村振兴项目贷产品,重点聚焦农业物联网、冷链物流等领域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,该行积极探索绿色农业信贷创新,推广“光伏+产业”模式。为沛县开发区102MW屋顶发电项目提供2.1亿元贷款,该项目不仅实现了“屋顶发电、企业利用”,年发电量达8739万kWh,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,每年可节约标煤29914.1吨,极大地推动了绿色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,助力县域绿色发展,保障区域电力民生工程,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。
在种植业赛道上,沛县支行同样不遗余力。江苏恒润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辣椒良种繁育基地,承担着培育优质辣椒种子的重任。沛县支行聚焦“农业芯片”,为其量身定制“专利权质押+政府增信”融资方案,发放800万元贷款,支持其分子实验室建设及无菌育苗技术研发。如今,该公司培育的辣椒良种带动沛县及周边地区辣椒种植面积突破1200亩,小小的种子在金融的滋养下,成长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。
普惠政策 铺就农民增收致富路
作为服务“三农”的金融主力军,沛县支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,以“万人进千村计划”为抓手,构建广覆盖、精准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,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色。
该行工作人员走村入户,深入对接农村种植户、养殖户、农产品经销商、粮食经纪人等涉农主体,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与资金需求周期,创新“随借随还、循环使用”的信贷模式,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。截至今年3月末,沛县支行涉农贷款余额达89.63亿元,较年初增长12.8亿元;绿色贷款余额32亿元,较年初增加8.5亿元;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,服务覆盖县域52%以上规上中小微企业,为乡村产业升级、生态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壮大提供了强劲支撑。
数据背后,是金融“活水”润泽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:规模化种植户扩大生产有了资金底气,养殖户更新设备不再受制于周转压力,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主体通过金融赋能实现协同发展,乡村生态项目因绿色金融支持焕发生机。
乡村振兴,金融先行。沛县支行将继续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,聚焦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带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,以金融创新赋能“新质生产力”,让“金融甘霖”持续润泽沃野良田,在服务“三农”的生动实践中,书写“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”的农行新篇章,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金融力量。(陈羿帆)